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2009-06-02 11:11:22 下载试卷 标签:课件 答案 学习方法 教师 哲理故事
生:打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
师:我们读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有的地方要读得重一点,有的地方要读得轻一点,我们学着刘子旋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评:朗读的“指导”,不应该只是来自教师,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学生的朗读便是一种。学习中,如果“榜样”来自于老师,学生也许会有“压力感”,而当“榜样”来自于与己相仿的学习伙伴时,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感”,相反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吴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有自己对学生“人文”的评价,又信手拈来,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模仿范例,朗读指导收到了实际效果。
师:另外的句子谁来读?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吹雨打。”
师: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一个字。谁来再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风沙吹打。
师:对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你们听清楚吗,他刚才是这样读的:“我这细皮嫩肉,”(把“我”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尝试这样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来,再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来?
生:我觉得这只蜗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担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师: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学着这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把动作加进来,我们的朗读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学生边读边表演,很形象。)
师:最后还有一句,有谁愿意读?(一学生站起来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师:嗯,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小朋友你听到她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老师请学生再读一遍,学生声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够响亮。)
师:不错,比起刚才有很大的进步!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无论如何”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换成另外的词?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师:“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还会用“根本就是”,你的词汇真丰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随便什么办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费尽力气也爬不上去。
师:好的,蜗牛就是这样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蜗牛,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评:本文,蜗牛之所以“始终没有搬成家”,就是因为它“畏惧困难”。它的三个“借口”是突破文章重点的关键所在!教者抓住重点,舍弃其它,将这三句话作为“突破点”,充分展现了其对文本的解读之深,解读之精!在教学中,教者没有将这三个重点句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读,并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落到实处。
师:(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蜗牛说的这些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天气不好。
师:嗯,这是你的看法。
生:没道理。看起来不管哪种天气它都不能搬家,它应该去冒一下险。
生:它应该去试一试。
师:是呀,说得太好了。太阳真的会把它晒坏吗?它就一定经不住风沙吹打的呢?小山丘的斜坡是不是真的就爬不上去呢?不去试一试,作一次努力,你怎么知道呢?
师:蜗牛它自己想到这点没有?它是怎么说的?
生:只怪天气不好,要不我早搬进新家了。
师:是不是该怪天气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蜗牛自己。
师: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吗?
生:我想对蜗牛说: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犹豫,就要搬家。
生:蜗牛不能只怪天气。
生:蜗牛啊蜗牛,你不能只怪天气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试一试,保证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蜗牛三心二意。
师:哦,蜗牛是三心二意吗?它这时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师:对,它心里还是想搬家,说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对吗?
生:对。
评:学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却能巧妙地利用这一“课堂契机”,既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学习。
师:课文哪里说明蜗牛最后还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对着小山丘张望,叹息。(师板书:叹息张望)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懂不懂?(师用手虚指远处)小山丘在那里,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蜗牛的“张望”和“叹息”?
学生表演。
师:看来,这只蜗牛还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来对比“蜗牛”,从《蜗牛搬家》获得启示。
师:大家现在来看看你们眼前的这只蜗牛啊,这只只会叹息不知行动的蜗牛!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蜘蛛织网。
课件出示:
蜘蛛织网
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织。它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捉着飞来的小虫。
师:对照一下蜗牛,联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评:此处巧妙地引入《蜘蛛织网》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弃”与蜗牛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形成对比,道理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们要学习蜘蛛,不能学蜗牛。
生:不能放弃。
生:要勇往直前。
生:说到就要做到。
师:对,不光要想和说,还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师:不管是搬家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难。
评:受年龄的限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表达也许不是那么完善,这是很自然的。但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导,帮助提升,不能视其“思维的局限”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