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2009-06-06 20:17:33
4.引导学生比较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填表:
反馈:
1.下面图形,说出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
2.从一点可以画出几条射线?
学生动手画,得出可以画无数条.
(二)建立角的概念
1.启发学生自己举实例,哪些图形是角?角有几条边?角的边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学生可以通过三角板看出:角有两条边,角的边是射线,因为角只有一个端点.
2.师在黑板上画角,画角的步骤如下:
3.启发学生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4.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
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指导学生,先使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右图.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
总结性提问
(1)角的概念是什么?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怎样确定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还是小、还是相等?
(三)角的度量
1.首先说明要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需要有度量的工具,就是量角器.还要确定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观察半圆仪,平分成180份,1份就是1度,用1°表示.
2.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观察它的构造,有两圈刻度,中心点和零刻度线.
指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关键是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使零刻度线和角的第一条边重合,0°在哪一个圈上,就在那个圈上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边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阅读课本,并用量角器测量131页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3.研究角的大小与边长的关系.
师在黑板上出示一60°角.延长角的两条边,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无关系?
引导学生明确:延长角的两条边,角的大小是不变的.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想一想,在本上画一个30°角,两条边长都是3厘米,在操场上画同样的角,两条边长都是3米.这两个角的大小有区别吗?为什么?
反馈:完成131页上“做一做”.
(四)总结提问
1.射线、直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3.怎样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五)巩固反馈
1.口答.(投影)
(1)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3)线段有()个端点,射线只有()个端点,直线()端点.
(4)从()引出()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5)角的大小要看(),与角的()没有关系.
2.下面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把序号分别填在()内.(投影)
直线线段射线
()()()
3.测量各角的度数.(指定三人在黑板上测量)
(六)作业
练习二十八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射线.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为进一步学习图形的知识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运动的观点,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首先使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