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原创:网络环境下的《向往奥运》

2009-06-14 22:03:11     下载试卷     标签:环境 诊断活动 中考体育 体育特长

  一、教材内容分析

  《向往奥运》这篇课文借助作者特殊的经历,特有的感受,抒发了对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全文围绕“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来抒发作者激动而自豪的感情的。课文先从申奥成功心情激动的原因,引出了作者的这种感受,接着从总体上讲了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然后说明了体育具难得的公正、公开、公平与客观,再通过对奥运明星的采访经历,说明奥林匹克精神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最后,讲作者想起了当时的愿望如今变成了现实,激动而自豪的心情溢于言表。

  二、学生特征分析

  1、作为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运用网络查找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并能制作较精美的电子作品。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具备一定的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

  3、学生的有关奥运知识较为匮乏,对奥运会的历史背景、奥运会的运动员、比赛项目以及中国申奥成功的意义了解不够。

  三、教学目标和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1、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知识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水平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

  综合

  知识①理解“流光溢彩、等量齐观、锱铢必较”等词语的意思。

  ②理解理解重点语句并感悟我国申奥成功的巨大意义

  ③使学生了解上网的初步知识,能熟练使用IE浏览器,熟悉对网站的基本操作。

  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①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对和平、友谊、进步的向往之情。

  ②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过程中体现成就感。

  ③通过集体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能力①初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②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对网站的浏览培养学生观察和阅读能力。√√√

  2、学习水平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学习

  水平描述词语行为动词

  知识理解知道有关奥运的历史背景。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中国申奥成功的巨大意义,了解北京的申奥工作。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浏览、制作

  讨论

  能力理解利用网络增强理解、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浏览、练笔

  情感理解体会作者激动、自豪的心情,感受中国走向世界、迎接奥运的自豪情感。朗读、浏览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解决

  措施教学难点解决

  措施

  ①通过了解奥运,从而理解“奥运能给举办城市和人民带来自豪感,能体现公平、公正的人类理想,无数奥运明星的事迹令人奋进。”

  ②体会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优点,并且能够合理利用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讨论

  朗读

  网络

  浏览①能体会“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②能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

  学习

  协作

  学习

  网络

  浏览

  讨论

  交流

  四、教学策略

  指导思想: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掌握和应用。

  五、媒体的选择应用

  知识点学习

  水平媒体

  类型媒体内容

  要点使用时间媒体在教学中

  的作用媒体使用方式

  知识理解网络理解词句

  意思15‘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浏览、观察

  理解多媒体示范朗读5’提供资源查看、摹仿

  能力理解网

  络中国申奥成功的资料、历届奥运会中国的运动员及他们的感人故事10‘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查看、制作

  情感应用理解分析综合网络北京迎奥运的准备工作10’提供资源

  情感感染查看、朗读

  写作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机、学生机、互联网主机、《向往奥运》网站和相关申奥网站、小学语文六年级第12册教材《向往奥运》一课全文。

  2、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北京积极迎接奥运的资料图片,中国著名的奥运会运动员及其事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及

  目标

  揭示课题

  设境激情1、出示“五环旗”图伴随着激昂的奥运会会歌

  认识会旗、会徽;欣赏会歌吗?

  谁对奥林匹克有所了解?

  你们还了解奥运的其他知识吗?

  2、查阅资料补充不知道的与同学互相交流

  认真看,认真听

  读读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

  学生交流

  浏览、交流

  情景再现

  引发感受

  1、展示1992年、2001年中国两次申办奥运会,会议表决及揭晓时情景——失利的遗憾场面和成功的狂欢情景。

  2、听范读、小声跟读课文,找感受

  3、整理问题,引发思考:

  a.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b.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学生认真观看,

  谈感受

  交流感受

  读课文

  划出作者最强烈的感受

  朗读、提出问题

  小组交流

  结合资料

  读文感悟

  结合资料

  读文感悟

  结合资料

  读文感悟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2、依学定教,理解体育意义。

  通过读书,结合相关资料,思考a、b两个问题

  进入课题主页观看巴塞罗那奥运会或近届奥运会的音像、文字资料。观看奥运会对举办国声望的影响,对举办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的有关资料。

  3、读文释疑,感悟体育魅力。

  自由朗读;出示导学:

  A体育的魅力在哪里?

  B为什么说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C为什么说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4、朗读你喜欢的部分(配背景乐)

  5、认识中国著名的运动员

  (通过学习体会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感。)

  6、再利用互联网查找书中提到的那些外国运动员的有关资料。自由朗读进入,进入字词学习网页,通过联网交流

  独立思考

  浏览网页,体会奥运意义

  联网控制,交流感受

  进入该主题学习专页,利用丰富的资料,加深理解,丰富体验

  小组交流体验

  小组代表叙述

  浏览网页

  介绍其人其事

  利用互联网认识人物,拓展知识

  品读重点

  升华情感1、指导读、自由读课文重点部分

  (让学生反复品味作者情感的强烈)

  2、欣赏中国申奥宣传片,以及奥运村建设和中国蓬勃发展的社会等资料

  学生自由读。

  (读出作者的激动与自豪之情)

  观看、学习

  (感受国家的强大,人民生活的富裕和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延伸拓展

  强化情感1、学习了《向往奥运》,你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2、电子制作一幅迎08、庆奥运的宣传画

  利用联网交流平台互相比一比、评一评

  A、围绕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某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B、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奥运会,那深远的影响是任何竞赛都无法相提并论的。看,熊熊圣火不正象征光明、团结、友谊吗?难怪作者深深感叹——(全班齐读“a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b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两句话。1、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2、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实践性学习,并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3、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丰富认识,充实观点。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6、鼓励学生将语文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淀,受到奥运精神的熏染。

  课外练习1、完善自己的迎08、庆奥运电子宣传画报

  2、小练笔:我是奥运小使者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制作、练笔

  随文积累词句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中完成的。因为有关奥运会的知识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是能够做到理解文的语句,体会作者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自豪的心情。时至今日,明年第29届奥运会就将在北京举行。因此多让学生了解有关奥运会的一些知识,有利用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同时,本课的教学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热爱祖国、国际主义精神的养成。

  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室的互交性,让学生在联网平台上交流学习心得,电子作品。让学生在统一制作的主题网页中学到相关的知识,同时连接互联网也拓展了课文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信息技术手段的重要性,体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下的便利与快乐,课堂教学在活泼、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既增长了学生的奥运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动手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情感。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同,导致学生群体在实际操作中步调不够协调,有时略显杂乱,给学生的交流带来影响,也给教师控制台带来不便。而过多的信息技术手段也占用了一些学生朗读的时间。这些缺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学生自我评价表

  项目内容老师的话

  我学得最成功的地方

  我还要再努力的地方

  本课我的学习小感受

  备注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