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2009-06-18 16:02:49 下载试卷 标签:六年级 语文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华夏文明"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我终于回来了》讲述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丰碑》反映了战争年代我们的红军战至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改革开放的意识结合了起来。细细划分,本篇诗歌,作者从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与近几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宏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这组课文,要注意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提出问题、概括大意、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住过灿烂的文化,学习先辈为了祖国献出生命的高贵品质。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为创建和谐社会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
1 我终于回来了 2课时
2 丰碑 2课时
3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课时
诗词诵读 渔歌子 1课时
语文乐园(二) 5课时
7、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学目标:l、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义字确定字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B
3、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看课题质疑:谁回来了,从哪儿回来,为什么要说"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口头填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 )从( )回到( )的经过,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自学检查。(略)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课后题第1题第(1)小题。
2、指名回答,读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指导理解:
①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一切"指什么?
(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专家"、"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
②但不能放弃祖国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钱学森献身建设新中国的急切心情还表现在:
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一……便立即……"充分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4、分男女生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
四、学习第2段 1.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①美国当局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读后回答:
(1)美国当局阻挠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本))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的拘留所里,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公斤)。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2)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分组读三;四自然段,概括段意。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
钱学森后来是怎样回国的,下一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练习。
1.作业本的1、2、3题。
2.朗读课文,熟读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三段,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并听写生字词:名誉放弃贡献行李折磨迫害募捐限制监听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2.读后回答:钱学森胜利回到祖国的原因:
①他坚持了5年;
②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联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国科学界朋友的支持
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尤其是周思来总理对钱学森的关心一亲自过问……指示……在会晤中提出……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比较句子,体会含着的意思。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
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被迫"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
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国,现在回来了!"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雄伟"是什么意思? "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是祖国的象征的无限崇敬之情:"终于"一词,说明了这一次的到来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有感情地读钱学森说的话,读出他激动的语气。
4.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简要复述课文。
1.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2.回顾第八册第二单元"复述课文"的要求。
3.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简要复述"的要求。
4.指导学生按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①第一段老师指导下复述
②第二段学生试着自己复述。
③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复述。
④连起来复述全文。
注意: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出示作业本中的第4题,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作业。
1.课后作业题3。(学生可做作业本第5题)
2.作业本第6题。
3.听写词语:主持、正义、会晤、怀抱、关怀
4.熟读课文第三段,把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里人听。
本课板书设计:
7、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立即决定回国 听到消息
可以放弃一切 不准回国 (检查、间谍)
受到迫害 被捕、被关、折磨
限制、检查、监听
世界各国--(美国)
得到支持 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怀
8、丰碑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特别注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边说边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录音)
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一个相似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形象)
(1)怎样读,才能把" 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们认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二个相似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精神)
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
1、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
(我可能会犹豫,虽然我从心里也愿意给战士们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将毫不犹豫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别人;我想如果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
2、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单薄的被冻僵的老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的句子。
(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既然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
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4、在什么情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行对读。(先师生对读,再生生对读)
对读中,你们体会到将军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点拨:起初将军担心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禁得住严峻的考验,后来,他为什么变得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虽然环境恶劣、装备很差,但是又像军需处长这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将军信心十足,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来体会感情。
五、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谁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学到了什么?背诵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按思想感情发展的变化顺序记叙,抓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第一位。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这是道德启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 本课提出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教育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反复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加深。在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要求过高,本课按课程标准要求,只进行最低层次、最浅层次的教育,即:"我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本课教学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爱"贯穿全课,要采用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特点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1.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教师还可提供相应的挂图、幻灯、录像,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材料,产生对祖国的爱,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采用一些艺术形式,如唱歌、朗诵诗歌等,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引导学生用歌声和诗歌朗诵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较多,但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使学生切实记住。
本课内容丰富,插图、照片也不少。在教学中要组织安排好,使教学层次分明,结构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为当代诗人王怀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是他的诗歌代表作"三人"中的一首。诗歌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改革开放的意识结合了起来。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细细划分,本篇诗歌,作者从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与近几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宏扬中华民族精神,请同学们通过资料的收集,进一步讨论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卓越的腾飞,培养浓厚的民族情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四人小组讨论。
一、 情境引入、激情激趣。
带领学生一起回到2004年的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场上观看刘翔夺冠的镜头。师谈话:或许这一瞬间、这一时刻学生已在电视屏幕上看过许多遍了,但是此时此刻一张张笑脸仍旧显得异常兴奋和生动。问:"每当你观看奥运会比赛时,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场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
齐读课题,对诗人进行介绍,对中国文化进行渗透。
二、 自学课文,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
1、同学们说说自己为祖国的哪些方面感到骄傲。
2、预设答案:"我为祖国的万里长城感到骄傲。"
"我为祖国的四大发明感到骄傲。"
"为祖国能发射通信卫星而感到骄傲。"……
3、课文内容概括为三方面:地大物博的祖国、祖国悠远的历史文化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根据要求进行自学,这部分诗人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犹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骄傲、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幻灯片展现美丽的祖国,更凝聚着对祖国的热爱,引人入胜的介绍--
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东起辽宁与河北临海交界的山海关,一直蜿蜒西走 直至甘肃河西走廊上酒泉附近的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公里,合计一万二千多华里,所以长城的兴建实在不是始自秦始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七国竞逐。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疆土,纷纷修筑绵延的城墙,用以抵预外敌来犯。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其他一些精美的图片、声情并茂的叙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一个伟大民族悠久文化。
三、 小组合作,畅游历史长河
上下五千年,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1、教材中罗列了许多内容,归纳起来有:古代的发明、历史名人和历史遗产。
2、同学交流:网络信息量大、自由灵活,对课文中提到的内容进行课外的延伸,制作成网页供学生自由浏览。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交流相关所需要的资料。
四、语言文字训练,歌颂祖国的伟大成就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成"因为( ),所以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的填空训练。
2、拓展性的练习。学生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说课外了解到信息。同学们的答案可以很广泛。
五、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
3 词两首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作业设计--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自主认读词语,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了解包含因果关系的复句,并会正确运用。
3 积累名言警句。
4 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学习对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会为我所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好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安排: 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师讲解转折。
4 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 学习"收集资料"
1 自由读。
2 说说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3 学习了这个阅读材料给你什么启发?
习作
饭桌上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
2、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叙事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叙事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我们全家人快乐的吃着晚饭的时候,我为了出去玩,吃得很快,把许多饭粒在桌上,爷爷看见了,严肃的盯着我,叫我把饭给拾起来,我嫌它脏,不乐意的说:"撒在饭桌上多脏呀!叫人怎么吃呀!再说我也不是故意的。" 爷爷说:"你难道没学过《锄禾》这首诗吗?粮食是农民伯伯冒着炎热的天气,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很不容易才得到的,难道你就这样看到农民伯伯的血汗白费吗?以前我们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日子,我很小时候就要出去帮大人干活,现在你们过上幸福的日子,还不知道珍惜。"听了爷爷的话,我满脸通红,赶紧把撒在桌子上的饭粒拾起来吃下去。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饭桌总是干干净净,而且碗里饭一粒不留,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 分析能力
这样的场面,你熟悉么?请同学们就这样一件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回顾生活
1、小组讨论,回顾自己家中饭桌上的事情。
2、全班交流。
四、叙事能力。
1. 有条理地介绍你的家中晚餐。叙述在家里的饭桌上发生的故事。把你认为重要的方面说清楚说具体,其他次要的内容可少写或一笔带过。别忘了
2、你是以店主的身份在介绍!
作文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听。如果同学们都想看看你的小店,那你的作文就成功了
3 学生独立作文。
第二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 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 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饭桌上的故事"。-
3、 共同修改。
4、 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 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 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 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 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