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数鸡

2009-06-18 16:12:33     下载试卷     标签:教师 作文 学习方法 高中生活 小升初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9个词语的意思;了解多义词"生、开"在句子中的意思。

  能力: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根据段落大意,并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情感: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题,齐读。

  2、 同学们,看了课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 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放声自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思考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2、 读后交流。

  说说自己已经发现了什么?

  3、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讲给同学听。

  4、说说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 浏览课文,结合我们刚才的讨论,请你给课文分段。

  2、 同桌交流。说说分段理由。

  3、 集体交流。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四、学习第一段。

  1、 自由读第一段,看看从第一段中你能有什么发现?

  2、 划出自己有所发现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3、 读后交流:

  重点理解:

  "瞧,满桌的菜,竟是个蛋的天下:青椒炒鸡蛋,油煎荷包蛋,还有蛋面、蛋糕、蛋汤……"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读好这句话,读出菜多,蛋多。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一、二两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数鸡》的第一段,现在谁来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过渡:

  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蛋呢?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研读第二段

  1、 现在,老师要请一位同学读一段,其它同学认真听。争取把这一段的内容都听懂了,待会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看谁能一口答出。你在听的时候,也可以猜猜老师可能会问什么?

  2、 抽生读这一段。

  3、 提问:

  你知道"我"在外婆家一共数了几次鸡?

  4、 生自己站起来回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5、 统一意见,明确理由。

  "……一有空就去数鸡。"看出"我"数了很多次鸡。

  6、再看看课文具体写了几次,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数?

  (1) 自由读。

  (2) 交流。

  7、再找找,"我"还用了哪些方法数鸡?

  8、"我"数了这么多次鸡,数清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我"还没数清?(找出多处理由)

  9、同学们,假如给你一个机会去数鸡,你会用什么方法去数鸡?你觉得你能数得清吗?

  不管是数得清,还是数不清,总之"我"是没数清,为什么"我"不写自己把鸡数清了呢?

  (突出鸡多)

  10、再找一找,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鸡多?

  生读书,找句子。

  交流:引导读出鸡多。

  (1)啊,满满一箩筐蛋:白的,粉红的。

  (2)院子里,公鸡、母鸡、白鸡……使我眼花潦乱

  (3)鸡听见这熟悉的声音一窝蜂似地拥来

  (4)并排十几个鸡筐里都有鸡在生蛋。

  ……

  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11、思考:

  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这和外婆家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外婆家能办起养鸡场靠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段。

  1、 自由读这一段,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

  (1) 重点体会外婆的话。

  (2) 我的心理乐滋滋的仅仅是因为带回了三只小鸡和一篮鸡蛋吗?

  句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心里为什么乐滋滋的。

  四、学习"学习提示"。

  1、 默读提示,思考:这一学习提示告诉我们什么?

  2、 交流:

  你从学习提示中读懂了什么?

  3、 小结:今后,我们要运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后记:

  本课教学设计,我觉得比较满意的有两处。一处是我让学生来数鸡,看他们是否数得清。反过来讨论"我"为什么数不清,说明了什么。这样欲扬先抑,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处是我的板书设计,从数鸡到一有空就去数,再到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数,最后到数不清,得出结论"党的政策好,农村发展快"。条理清晰,易于学生读懂、理解。最后一条曲线连回来,说明了只有党的政策好,才能有外婆家这么多的鸡数,才能有农村人民生活的富足。

  不过,我也有个疑问。如果没有学习提示,学生是不是能领会到本课的中心思想呢?我看有困难。

  5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

  课文目标

  1、能领会梳羊角辫的小姑娘是个做事认真,有礼貌、讲诚实、助人不留名的少先队员。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9个新词的意思,能用"不可开交、似乎"造句。

  3、能从课文描写的具体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9个新词的意思。

  2、 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梳羊角辫的小姑娘的精神品质。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梳羊角辫的小姑娘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概括段落大意

  三、课前准备:写有练习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理解"羊角辫"(用班级女生发型实例帮助理解)

  2、 导入: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小女孩呢?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 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全文。

  2、 完成作业本1、2题的练习。

  3、 思考:梳羊角辫的小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合适的词语概括。

  4、 检查自学情况,集体讨论交流(重点检查上面1、3两项)。

  5、 学生质疑,共同解决,并适当存疑。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梳羊角辫的小姑娘几件事?试给课文分段。

  2、 交流分段结果,说出分段依据。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说说各段主要写了小姑娘什么事?说出每件事的大概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要点,组织好语言,力求通顺连贯。

  4、 书面概括段落大意(作业本第4题)。

  (四)、课堂练习,巩固课文。

  (1)写出近义词:

  不可开交--()大汗淋漓--()

  不由自主--()犹豫--()

  怔住--

  (2)从课文中摘录有关语句:

  神态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阿姨  动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 动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5、梳羊角辫的小姑娘

  第一件事:讨回一角钱换油条

  第二件事:退还五角钱

  第三件事:帮阿姨推车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听写词语,能用"不可开交、似乎"造句。

  2.细读课文,评价人物,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3.懂得小姑娘是个做事认真、有礼貌、诚实、肯帮助人的少先队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细读课文,评价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领会中心

  三、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怔住稚气刻薄不可开交不由自主大汗淋漓一枚硬币

  (二)、品读课文:

  细读课文,评价人物(结合上节课课堂练习找到的人物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进行理解。。

  第一件事:1.同桌分角色朗读,读后讨论并集体交流为什么小姑娘要补还一角钱和半截油条?

  2.小姑娘在张丽眼里是个怎样的人?你认为她又是个怎样的人?找出有关词句。

  第二件事:1.指名分角色朗读。

  2.讨论:小姑娘是怎样对待两次买油条找回来的钱的?(一补一退)从第二次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这一次张丽对她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3.交流,板书。

  第三件事:1.齐读,想想张丽这次对小姑娘的认识又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句子,读句点拨:A."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是什么意思?张丽当时有哪些感受?为什么?B.平时说话干脆利落的张丽为什么此时竟说不出一句话?她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3.出示最后一句"回答她的只是那红领巾的一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含义。

  4.说说第三件事说明小姑娘是怎样的人?

  5.交流,板书。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自读全文,思考本课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集体交流。

  2.看板书,说说课文赞美小姑娘的什么精神品质?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3.5.

  (五)、选择作业:

  1、联系课文事实,合理推测,写一段张丽的内心活动,把"她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的心态写具体。

  2、读了课文,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5.梳羊角辫的小姑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小姑娘  做事认真     诚实      助人为乐

  有礼貌      有礼貌

  张丽的认识  斤斤计较     人倒老实    感动

  6 才能来自勤奋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会用"坚持不懈"、"虽然……但是……"造句。

  3、能从课文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能从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名言,揭示课题

  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⑴这句话是谁说的?(爱迪生)

  ⑵这儿的"天才"指什么?(才能)

  ⑶"汗水"指什么?(勤奋)

  ⑷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是怎么来的?

  2、揭题《才能来自勤奋》揭题解题:

  读课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才能来自勤奋"的意思。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点名了这个课题,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二、理清脉络:

  仔细读读首尾这俩自然段,认真想想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馁、呕

  2、释义:毫不气馁、挑灯夜读、通宵达旦、坚持不懈、享誉中外、举不胜举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逐节朗读。

  (2)、思考:为了说明"才能来自勤奋",课文举了哪些人的事例?结合完成作业P6中的填表。

  修改意见

  2、举例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读该段,思考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些事例,我们不难发现爱因斯坦并不聪明?又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他的"勤奋"?

  A、做的小板凳,遭到同学的嘲讽、老师的斥责。

  回忆课文,当时他的同学是怎样嘲讽、老师是怎样斥责他的。

  B、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

  (3)、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爱因斯坦却毫不气馁,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请你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7年,终于)

  (4)、按照上述学法学习爱迪生这一事例。(从不是神童、勤奋、惊人的成就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5)、有感情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P61、2、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天智并不聪颖,然而却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靠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读该段,说说这是个什么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按照学习爱因斯坦的事例学习李时珍的事例,并体会"段首句子的作用。

  四、朗读2--4自然段,概括这三个事例所揭示的道理。

  五、朗读全文,小结领悟中心思想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3。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4、5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学后的感受

  ○ ________关心我

  教学目标:

  1、 能集中注意力边听边记要点,概括出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2、 能围绕"关心我"说出一段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的话。

  重难点

  说话围绕中心。按想好的要点叙说具体。

  1.揭示课题,明确本次听力训练要求。

  (1)预习课文相关部分内容,试说对"听"的要求的理解。

  (明确:①赞扬准;②赞扬什么--中心;③怎样围绕中心--举了哪些事例。)

  (2)一段话比较长,怎样才能记住?(明确方法:①仔细听

  --注意力集中;②边听边想--记要点,脑记,笔记。)

  2.插录音。听清楚"我"爸爸的身分.关心"我"什么,

  讲厂哪几件事。

  (1)逐题讨论,综合板书:

  ┌────────┬──────┐

  │    事    │   中心  │

  ├────────┼──────┤

  │  进我上医院  │  关心身体 │

  ├────────┼──────┤

  │ 鼓励我学习钢琴 │  关心学习 │

  └────────┴──────┘

  (2)归纳方法:你是怎么记住要点的?

  (①联系题目"关心我",听时注意回答"关心"的句子。如,爸爸对我的健康特别关心;爸爸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而且关心我的学习。 ②从事例中概括。)

  3.再听录音。听清楚这位同学怎样围绕关心"我"身体,关心"我"学习这个中心诽说具体的,要求复述出具体情节要点(注意听、记主要情节要点。)

  (1)山一人在小组中说,互相补充要点。

  (2)课堂复述交流。(评价要点是否说齐,说话清晰,连贯,简洁。)

  4 学习课文关于"说"的要求及提示。(①确定说谁。②确

  定中心,想好关心"我"什么。研定事例,怎么关心"我"。确定说明顺序,理出要点。)

  5.说活练习。

  (1)指名说。(引路,评价说话条理及内容。)

  (2)小组或同桌互说。

  (3)课堂交流。(评价语言清晰,态度自然。)

  6.总结述说自己学到了什么。

  □ 童年趣事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以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小学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写作的范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的"外部刺激"能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机和能力;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调皮地回答。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 练习2

  第一课时

  1.复习本单元部分生字新词,指导练习1-2题。

  (1)用卡片复习以下词语,读准音,说出带点字及词语意思,对易错的字提示点拨。

  迷惑不解 眼花缭乱 争先恐后 畚箕

  不可开交 大汗淋漓 不由自主 硬币

  毫不气馁 通宵达旦 呕心沥血 斥责

  坚持不懈 挑灯夜读 举世瞩目 灵感

  (2)完成作业本1、2两题。教师巡视,了解作业情况。

  (3)检查。

  ①第1题要求学生逐组口述,说出形近字的读音区别、字形区别,各组成什么词及词的意思。

  ②小黑板揭示第2题答案,核对订正。

  (坚持不懈无计可施不由自主一事无成)

  2.指导练习第5题。

  (1)怎样给一段话加标点?(回顾已学的课文,在课堂讨论基础上归纳:①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②弄清这段话应该有几句。--一句话只有一个主语,讲一个主要意思。③根据短文意思确定加。?!……或""。)

  (2)默读这段话,弄清楚内容,用铅笔在书上断句。(其他标点先不管。)交流。议论理由。

  (3)根据意思,确定标点。(在书上加。)检查,核对。有争论的说出理由。

  (4)巩固方法,完成作业本第5题。

  3.指导练习第6题。

  (1)说出"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示分句间什么关系。(转折。)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评价:①运用是否正确?②句子的内容有无积极意义?)

  (2)指导运用"只要……总是……"。

  ①黑板揭示例句。"只要下定决心,努力改正,缺点总是可以克服的。"

  ②认识例句表示的关系。克服缺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通过哪个词表示?(只要。)"总是"连接什么?(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③仿照例句,口头运用"只要……总是"说话。

  (3)完成作业本第6题。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4题。

  (1)指名读题、审题。说出题目有哪几个要求。(①重读课文。②思考各篇课文的写作目的。填空答题。)

  (2)速读三篇课文,思考各篇课文写作目的。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完成作业。

  参考答案:

  《数鸡》赞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赞扬小姑娘做事认真、实事求是、诚实、有礼貌、乐于助人、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好品质。

  《才能来自勤奋》说明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指导练习第3题。

  (1)审题,明确题意。(要点:①在填空格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②体会填上的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即这些词表达出什么。)

  (2)按课文内容填上动词。交流检查。

  (3)指导理解填人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读(1)、(2)两句,说说填人的动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描写我怎么数鸡的。)

  ②怎样的"数"叫横数竖数?请演示动作。

  联系句子说话,这个词写出了什么?(由于鸡太多,我反反复复努力数鸡。)

  ③动作演示"开门"、"放"一只、"数"一只。说明这些动词的作用。(写出了无论如何要把鸡数清楚的态度。)

  ④运用学到的方法,了解动词描写什么。(想象或演示动作,体会作用o)说说第(3)句动词的作用。(写出了小姑娘用尽力气帮助售货员推车。)

  (4)小结。说出这道题的训练有什么意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词语对句子表达起的作用;写作时要准确用词。)

  3.指导阅读短文。(第7题)

  (1)审题。阅读这篇短文有哪几个要求?(①联系句子,解释多义字"焦"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②领悟〈拔苗助长〉的写作目的。)

  (2)复习"单元学习提示",怎样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理解内容,再体会写作目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①划出解释题目的一句话,说出什么叫"拔苗助长"。(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帮助它长得快些。)

  ②那个农夫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是没有长高吗?(是说长得慢,人们发现不了,看上去好像没长高。)

  "焦急"是什么意思?

  ③"拔苗助长"的结果怎么样'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的?(违背厂禾苗生长的规律。)

  (4)完成作业本习题7。

  (5)检查。

  A 为什么取③?选项①、②错在什么地方? (选项①、②对中心的理解停留在寓言故事本身的人和事上,选项③指出了寓意,有普遍指导意义。)

  B.交流"焦"在句子中的意思。

  参考答案:①焦急:着急。②烧焦:指火力过猛,衣服呈现黄黑色,发脆。③花儿快烤焦:指失去水分、枯萎。(学生答案只需意思接近即可,课后再查字典验证。)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