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荣新江
来源:国学 2009-06-19 21:48:33

荣新江 男,1960年 生于天津。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
1978.9--1982.8 北京大学历史系 本科 获历史学学士
1982.9--1985.9 北京大学历史系 硕士研究生 获历史学硕士
1984-1985.7 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Sinological Institute, Leiden University)留学(合作培养)
工作简历:
1985.9--1987.9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助教
1987.9--1988.9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讲师
1988.9--1993.8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副教授
1993.8--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教授
1998.8--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博士生导师
海外学术经历:
1984. 9--1985.7 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Sinological Institute, Leiden University) 留学(合作培养)并走访英、法、东西德、丹麦、瑞典等国学术机构
1990.9--1991.2 日本京都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1.2--8 英国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访问学者并走访法国和俄国
1991.8 参加了香港大学举办的隋唐五代史国际研讨会
1992.11--1993.5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3.8 参加香港大学举办的第34届亚洲与北非研究国际学术会议(3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Asian and North African Studies)
1994.10-11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5.8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6. 6-8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OAS, Free University Berlin)访问教 授
1996.10-1997.1 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会(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Yale University)访问学者
1996.11 参加台北第三届唐代文化研讨会并在中正、中兴、成功等大学讲演
1997.6 法国高等实验研究院(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访问教授
1997.7 参加英国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举办的Forgeries of Dunhuang Manuscrip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二十世纪初敦煌写本伪卷学术讨论会)并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演
1998.7 参加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
1999. 2 参加夏威夷东海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东亚对话年会:东亚 的历史保护与教育"
2000.3 参加在圣迭戈举行的第52届美国亚洲学会年会(The 52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 Studies)并在加州大学洛 杉基分校(UCLA)艺术史系讲演
2000.5 特邀参加日本第45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并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库、创价 大学、大阪大学、神户外国语大学讲演
2000.7 参加香港"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
学术兼职:
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1992-)、副会长(1998-)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理事(1994-)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1995-)
《唐研究》主编(1995-)
《敦煌吐鲁番研究》、《敦煌学辑刊》、《西域研究》编委(1995-)
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1996-)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学术顾问(1996-)
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理事(1998-)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1999-)
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99-)
浙江大学敦煌研究中心兼职教授(1999-)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1999-)
《欧亚学刊》学术顾问(1999-)
北京市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9-)
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2000-)
《中国学术》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
研究方向或学科专长:
中西文化交流史、隋唐史、中亚史、敦煌学吐鲁番文献
研究方向:
汉唐中西文化交流、唐五代西北民族史、西域史、敦煌吐鲁番文书、敦煌古籍整理
主讲课程:
1. 研究生:古代中西交通史研究、隋唐要籍选读、隋唐史专题、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
2. 本科生: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外关系史、敦煌吐鲁番学导论
已刊论著分类目录
一、中外关系史
1.敦煌文献所见晚唐五代宋初中印文化交往, 《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 江西 人民出版社, 1991, 955-968。
2.所谓李氏旧藏敦煌景教文献二种辨伪(与林悟殊合撰), 《九州学刊》4:4敦煌学专号, 1992, 19-34。(D)
3.古代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粟特移民, 《西域研究》1993:2, 8-15。
4.《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11, 28-29。
5.森安孝夫著《回鹘摩尼教史之研究》评介, 《西域研究》1994:1, 99-103。
6.西域粟特移民考, 《西域考察与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4, 157-172。
7.祆教初传中国年代考,《国学研究》3,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35-353。
8. Doubts concerning the Authenticity of Two Nestorian Christian Documents Unearthed at Dunhuang from the Li Collection(with Lin Wushu), 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 1.1, May 1996, 5-14.
9.吐鲁番出土《武周康居士写经功德记碑》校考----兼谈胡人对武周政权之态度, 《民大史学》1, 1996, 6-18。
10.唐与新罗文化交往史证----以《海州大云寺禅院碑》为中心, 《韩国研究》3, 杭州出版社, 1996.12, 14-34。
11.中外关系(与廉湘民合撰), 《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述》,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6, 432- 485。
12.书评:罗丰编著《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唐研究》2, 1996, 555-559。
13.赫德逊《欧洲与中国》汉译本评介, 《书品》1996:2, 32-34。
14.书评:A.Cadonna (ed.), Cina e Iran. Da Alessandro Magno alla Dinastia Tang, 《唐 研究》3,1997,538-543。(D)
15.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 1997, 231-241。
16.安世高与武威安姓──评《质子安世高及其后裔》,黄时鉴编《东西交流论谭》,上海,1998, 366-379。
17.梵蒂冈所藏汉籍目录两种简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编《中西初识》,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
139-144。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