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与情敌间的三大战役(2)
来源:故事汇 2009-06-27 15:08:08

唐玄宗被高大星探劝说得动了心思,但他认为,如果按惯例由各郡、州、县推选美女,选出的不过是些庸脂俗粉而已,于是改由高力士亲自出马,选人在精不在多,而且要在秘密中进行,不必惊扰地方官府。高大星探领了密旨,轻车简从秘密出京,从汉江顺流向东,经江汉、广陵、钱塘而至闽地,各处明察暗访,着力搜寻,却终无满意的人,一路上不免哀叹“三条腿的蛤蟆好找,两条腿的美女咋这么难找呢?”。
到了闽地后,高大星探无意中听到一群儒雅的年轻茶客提到江采苹,一致地称赞她才貌无双、清秀脱俗。高大星探心中不由暗喜,立即赶往珍珠村,仔细观察了江采苹好几天,果然发现传言不假。他接着以宫廷特使的身份来到江家,表明来意,江家自然也只有应承的份。然后以重礼相聘,把江采苹带回了长安。
来得早,不如来的巧,回到长安时,正值是梅花盛开的时节。高大星探早已探知江采苹性喜梅花,人品又可与梅花比洁,为了使人与花相得益彰,他又发挥了自己的导演特长,特意在梅林深处摆下酒宴,请唐玄宗临欣赏江采苹。唐玄宗来到梅林旁,徒步进入梅林,凉风微拂,清香袭面,玉凿冰雕般的梅花映入眼帘,困郁已久的他感觉到一丝怡人的清新。
只见江采苹淡妆素裹,含羞低眉,亭亭立在一株盛开的白梅下,人花相映,美人如梅,梅如美人,什么是美人如画、什么是倾国倾城,中年丧妻的唐玄宗终于枯木又逢春,积郁为之烟消云散。在美人的陪侍下,唐玄宗开怀畅饮,江采苹言语文雅,性情温柔,使唐玄宗感到一种温馨的抚慰,对她产生了深切的爱怜之意。待问到江采苹擅长何艺时,采苹回禀能吹笛。
于是命人取来白玉笛,朱唇轻启,吹出一段《梅花落》,笛声清越婉转,吹笛人仪态万方,四周的梅树随着笛音不时撒落几许花瓣,唐玄宗仿佛置身于琼楼玉宇,不知是天上、还是人间。随后,江采苹又奉旨表演了一段惊鸿舞,身影轻如飘雪,衣带舞如白云,使得唐玄宗不知不觉地又进入了另一个幽雅灵逸的世界。从此,唐玄宗对江采苹爱如至宝,大加宠幸,封其为梅妃,命人给她所住宫中种满各式梅树,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
对于一个极品女人来说,脸蛋、才气、人品一个都不能少,而江采苹的人品更是无可挑剔。唐玄宗是个重感情的人,对兄弟十分友爱,即位之初,时常与兄弟们睡在一张特别大的床上,还经常设宴与兄弟同乐,相处得十分融洽。
现在自己又收了一位绝世美女,自然忍不住要介绍给自己的几个兄弟。看够了不算,他还让江采苹现场唱一段小曲、跳一段小舞,唐玄宗一时兴起,命人取出珍藏的美酒“瑞露珍”,让江采苹用金盏遍斟诸王,当时玄宗的小弟薛王已醉,一时神魂颠倒,竟然伸出脚来,在桌下勾住梅妃的纤足纠缠不放。梅妃竭力保持镇静,不动声色使力争脱,转身躲入梅阁不肯再出来。
没有梅妃助兴,这一夜的兄弟宴乐也就到此结束了。第二天,酒醒之后的薛王想起昨晚的事,光着上身赶紧跑去认错,唐玄宗倒也肚量大,没有怪罪。他回后宫问起此事,江采苹担心影响兄弟之情,还是竭力否认。见她如此顾虑皇家骨肉之情,大度地息事宁人,唐玄宗对她不由得心生敬意,把后宫数千佳丽撇在一边,一心一意宠爱了十年之久。
然而,男人可以没有痴心、良心、真心、决心、忠心,却绝对不会没有花心。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致命邂逅,在骊山行宫遇到了自己的儿媳杨玉环,一下子被她的美艳所征服,从此再也不能放下,到了天宝四年,经过高大导演的一番安排,终于册立杨玉环为贵妃,据为己有。而江采苹,那年那月的一朵奇葩在唐玄宗眼里早已变成了今日今时的一蒌糟糠,自从杨玉环进宫她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逐渐降低。论年龄,杨贵妃有青春;论身材,杨贵妃够丰满;论性格,杨贵妃很活泼;至于舞姿和音乐天赋,杨贵妃更是毫不逊色。
此时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十几年面对淡雅润静的梅妃,不免有些意兴阑珊;而杨贵妃那热烈的情感、媚人的眉目,就象一团炽热的烈火熏灼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深深地吸引着原本充满活力的玄宗。于是原本对调戏自己的薛王都可以付之一笑的江采苹患上了女人的通病——嫉妒,而一向人前雅量有佳的杨贵妃也终于发现了自己醋量惊人,于是一场醋坛对醋缸的战争不可避免。
第一场战役:斗诗
梅花性烈耐寒,漫漫冬日唯她傲立于雪,江采苹也是同样的高傲且锋芒毕露。杨贵妃刚刚接受册封后不久,江采苹就主动出击,发挥自己的特长,挥笔提诗一首送给玄宗,诗云: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
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