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和学生做知心朋友怎么办
来源:网络 2009-08-31 21:14:15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可很多老师常常在抱怨:跟学生走得近,学生不尊重你,对学生太严厉,又感觉与学生之间有隔阂。如何把握与学生交往的尺度成了困扰老师的一个难题。
一、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获得学生尊敬
学生时期正是学知识长见识的时期,对今后人生观的形成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想塑造一个个高尚的灵魂,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具有高尚的灵魂,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作风为学生树起良好的榜样。学生效仿能力较强,好多事情他们都会模仿老师去做,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一言一行都错不了。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以高尚的人格、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真挚的情感、风趣的言谈、得体的举止,赢得他人的接纳、喜爱和尊敬。这是准确掌握和学生交往尺度的前提。
二、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每个学生都有在老师面前表现的欲望,都希望自己是被老师关注的那个人。按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频繁的。而《知心姐姐》杂志调查了8个省市的227名中小学生,其中49?8%的学生很少主动找老师说话,24%的学生经常主动找老师说话,18%的学生想找但不敢找,7?9%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这不禁让人疑惑起来。可接下来的调查结果就有了答案。46%的学生最怕老师和自己说学习不好或成绩下降了的话题,14%的学生最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13%的学生最怕老师说自己的作业不认真,11%的学生最怕老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10%的学生最怕老师让自己请家长来。可见教师对学生过分苛刻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比较疏远。所以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是他们的错误都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努力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里芥蒂。
三、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成为学生的朋友
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类: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其中交往动机是指学生获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等人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努力学习。老师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是交往动机赖以形成的重要感情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班主任一般都只关注于一些优等生,对待一些后进生关心较少,交流也不多。班主任应该关心、了解全体学生,特别是班级中基础差的或是“笨”孩子。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静下心来找一找原因,与这些差生交知心朋友,听他的倾诉,这样才能打开师生之间的心扉,才可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不爱护自己的学生,他们又怎么会对你尊敬和爱戴呢?如果班主任不把自己的学生当知心“朋友”看待,总是摆出一幅居高临下的模样,学生只能产生一些对抗与防范的心理,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必须与学生沟通心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从内心接受你,信任你。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交往时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平等的姿态出现,让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会把老师当成敬爱的长者、知心的朋友,老师的教诲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师生间的交往才能进一步深入。
四、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严明的形象
一个老师能否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作为班主任,日常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万博体育app:,在处理各项问题时,更应做到公正、平等,不能因学生成绩的优劣、以往表现的好坏、是否是班干部等而有所偏颇,应当一视同仁。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成绩好的学生犯了错误一样进行批评教育,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一旦有了进步同样予以表扬、肯定,班干部违反纪律同样进行严肃的处理(甚至可以比一般学生违反纪律的处理更严肃)。只有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公正严明的形象,每一次学生犯了错误才能够真心接受班主任的指正和教育,没有微辞,也使每位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之情。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事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