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教育的另一面
来源:网络 2009-09-02 14:07:47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步实施以来,教育经历了20年的改革历程。应该看到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理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教育实践上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重大成果。教育的改革方向,发展主流是好的,不容质疑。但在另一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笔者对有些问题时时陷入困惑,随便诉诉心中的迷惘。
应试教育为啥愈演愈烈?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改革的初衷是为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然而事与愿违,2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一直在高喊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每年总要发相关的文件,每年都要召开相关的会议,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的计划与总结都把素质教育其相关工作列入显着位置。可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喊越响,应试教育越改越烈,学生负担越减越重。在上世纪80年代,学业负担过重还主要是在中学里。后来,逐步延伸到小学,而现在相当多的幼儿园小朋友也开始了人生的残酷竞争。有人可能会说,目前我们在素质教育上,在减轻学生负担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怎么能说在这方面改革基本不成功呢?是的,差不多每年都会有这方面的新举措出台。但这些所谓新举措,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落实。有的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有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有的是换汤不换药,有的只是在玩弄文字游戏,真正能落实到行动上并坚持下去收到成效的极少极少。我认为,上述做法可以理解,有考试就必然有应试,有高考,就有各种各样的应对高考的策略,这似乎天经地义,不足为怪。面对升学就业的巨大压力,面对升学率的排名的巨大压力,当前又有谁不是急功近利呢?当校长的又有谁敢不抓教育应试呢?当教师的又有谁敢不搞教育应试呢?我可以武断地说:选拔人才的机制一日不变,国家一日有高、中考在,应试教育就一直有活跃的市场,你一日也搞不成素质教育。我觉得当前问题的关键是要迅速回头反思,此路不通的情况下,是否要寻找新的出路?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哪里制约改革,就先从哪里切入。高考的指挥棒无疑是制约改革的瓶颈,能不能再加大选拔人才机制和高考制度的深层次改革的力度,以此推动整个教育的改革呢?
教育产业化值得再商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人人有之,不知是哪位改革家,揣摩透了众人的这种心态,很是高明地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叫喊起要把教育当产业办的口号,于是呼,教育产业生意空前兴隆,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收费项目蜂拥而至,且收费标准层层加码,越来越高。全国多家媒体称:教育乱收费的投诉量,排在各行业之首。近10年,学费增长了20倍。有位资深的国家督学称:“教育已成了中国的暴利行业”。的确,处于无奈,不少家庭为供子女上学,倾其所有。工薪层的双职工家庭,省吃俭用,有病能拖就拖,千方百计省几个钱,勉强仅能维持一个孩子上学。以种田为生的农民家庭根本无法供子女上学。近两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扶持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扶助贫困生上学,但扶贫的力度永远也跟不上学费增长的速度。面对众多的贫困生,有限的扶贫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每年的八月,是学生及家长共悲喜的日月,接到大红的入学通知,当然皆大欢喜,但一看到如天文数字的巨额缴费通知,脸上的喜悦即刻断然无存。笔者所在地是一个山区贫困县,每年都有为数不少学生,因无法筹集到巨额学费,不能上学。有的家长,接到入学通知后,觉得孩子辛辛苦苦考取了学,自己无钱供孩子上学,深感愧对孩子,无颜见人,一根绳子往脖子上一拴,再往树上一吊,一死了之。类似惨景,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再这样继续下去,不知还有多少个家庭要破碎?不知还有几个人能读上书?能读上书的又都是些什么人?……。
课程改革为啥举步艰难?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几乎已经达成了共识。然而,推进课改动力不足,阻力重重,举步艰难。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似乎拉动不了教育的实践,理论与实践是否有些脱节。笔者认为:一是长期习惯应试教育的教师很不适应新课程教学。二是教学管理的领导还是热衷于用应试教育的旧机制评估教师的新教学,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三是社会、家长未能接受新课程。有中考、高考在,他们最为关心的是你的教学是否与应试中考、高考直接对路。有的甚至公开指责学校,不务正业。阻碍课改的因素还很多,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产业化、教育乱收费。比如,一所重点中学的分数线是600分,考生考了599分想进这所学校就得多缴1万元,然后每少1分,再加1000元,在此种情况下,不少家长常常在孩子面前唠叨,你考好了,就等于为我们家挣了钱。而教师为了对家长负责,为了对上级对社会有个好交代,只能把素质问题先放到一边,先应付好考试再说,只能大搞题海战术,向时间要分数,不断地给学生施加压力。我敢肯定地说,只要像这样以金钱换分数的收费制度不改变,那素质教育、减轻负担、推进新课程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阻力大于动力,无法实质性地推进课改,既是有的地方在搞,也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应付上级检查。看来还是打断骨头连着经,说起课改又自然联上了应试教育的考试制度。说实在话,高考、中考制度不改变,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教师为啥东奔西走?目前不知刮的是什么风,也不知是受啥动力驱逐,教师纷纷出走。时下,社会上流行说:村里教师进镇,镇里教师进城,城里教师进市,市里教师往东南奔。当然,流动的大多是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师资力量农村越来越弱,基层越来越弱,经济欠发达地区越来越弱,由此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性循环的局面。政府主管部门对此将产生的恶果是否有了足够的认识,将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和措施?目前,面对教学骨干大量外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是否有些失控,表现得无可奈何。同时,受利益驱逐,在校园这块净土圣地上,“铜嗅味”四益,净土不净,圣地不圣,曾被誉为校园“清水官”的校长,不时有人落马。教师职业道德受到拷问,职业道德的根基开始动摇。
学生择校苦了谁?教育的最根本的资源是教师,教师的流动相对促成了学生的择校。加至各校为了自身的生存,都在为获得优质生源而绞尽脑汁地展开竞争。拉开了全方位的宣传战,使择校热一热再热。热,恐怕是冲着你的升学率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来,由此助长了升学率的竞争,或者说是残酷人生之争。为了保住升学率吸引万博体育app:的优质生源,当然要“片追”哟。择校热给素质教育带来的只能是雪上加霜。热校收费肯定较高,最终是苦了为此埋单的老百姓。由此看来,择校引起的竞争不光是应试教育的竞争,残酷人生之争,万博体育app:的还是要靠家庭经济实力的竞争。炒去炒来,炒高了教育成本,最终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普九”是否要慎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全民素质,无疑是件大好事。但缺乏对人口发展状况的科学预测,盲目投资增设校点,扩建校舍。结果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巨大成功,使近几年就学人口急剧下降,生源严重不足。不得拟,再度合校并点,刚搭建好的校舍,还没来得及住,就遭遇遗弃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乡镇学校为此负债累累。同时,当初为通过上级部门的普九验收,一级压一级,一级逼一级,各地纷纷弄虚作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假报表,假资料,假档案。把流失学生找回坐在教室里,验收团数完数前脚走,他后脚跟着又走了。有的甚至出钱请社会人员坐在教室里充数,哄骗验收团数数验收。等等,作假的路数实在太多,在此不一一累述,试想,这样的“普九”有何用呢?有人戏说:“普九”是教育系统空前的劳民伤财的搞假大运动,我看此话说的形象、确切。
体质日趋低下品行下滑令人忧。教育质量到底如何?由于当前教育说是素质教育吧,又搞的应试教育,说是应试教育吧,又有素质教育掺杂其中,几不像的教育,还没一个共同认同的科学评价标,不敢胡言乱语。但我觉得学生的思想品德及道德行为素质越来越差,一届不如一届。学校德育还没有构建起与时俱进的新模式,还没有从空洞的说教中解脱出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程度存在偏差,青少年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并逐渐呈小龄化趋势。学生体质日趋低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全国几次对青少年的体质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反映心肺功能的几项基本生理指标,力量、耐力等几项基本素质,在原来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近视眼近视率有增无减,居高不下。整体素质状况原高于日本,现远落后日本,以至无法比较了。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恶果,真叫人痛心。
我也相信,改革怎会有阻力,会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我们已看到,所暴露出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或准备着手解决。但经历了漫长的20年后,教育改革依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怪圈里排回,真叫人不可理解。是否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和速度了。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