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网络化学习环境
来源:网络 2009-09-02 14:12:54

当今社会网络使信息漫延,谁也不能阻止其飞速的发展,它给人们提供了许多的便捷,但其负面的影响我们不可不谈,聊天和游戏是娱乐的手段,不良信息可谓祸害千年,似乎谁都能够明白是该游戏人生,还者掌握网络的主动权。
面对学校教育信息的现实,今天,在计算机和因特网大量进入家庭、“网吧”是几乎开到校门口的时候,学校要想拒绝信息技术课程也只能是一厢情愿。在目前这样的社会“信息”环境下,如果以为学校“不闻不问”就可以继续维持原样,恐怕是太天真的梦想了。计算机与网络的世界无疑是迷人的,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其吸引力可以说是空前强大。它对大多数学生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各种图书、传统玩具、常规游戏、体育活动以及各种文娱活动等。我们在信息技术问卷调查中发现,我校高、初中学生中进入营业性“网吧”上网的学生占37.6%,跟随他人进入“网吧”观看上网的学生占19.3%,未进入过网吧的学生只占43.1%,能够上网的占67.6%,然而他们大多是在“网吧”中聊天和游戏,有的学生网友多达数百人,且大多是虚拟中的异性网友,真让许多教育工作者触目惊心,慎防学校的网络环境会成为合法的“网吧”。
在信息环境大众化、信息技术随处可及的情况下,学校已是无法回避其影响,而且是处在不进则退的境地。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也从此有了一种防御性的功能诉求和价值取向,以使学校能够避免或减少信息大众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学校应当将学生的这种“求新和好动”的心理需求,及时引导到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有效学习和有益交流上来,采取任务驱动探究学习方式,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采取教学结果的“作品化”策略,促进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对信息社会的良好适应。
讨论题
1、 中学生该怎样学习上网?
是学校教师教、互动学;网吧自由闯、瞎折腾?
2、 上网到底该做些什么?
是有目的地查资料、记笔录、做作品;是自由地聊天和游戏、听歌看电影?
3、 上网络课时应该准备些什么?
是笔记本、作业本、零食、耳机、摄像头、磁盘、邮箱中的哪些必备品?
学生约我去上网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我深知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前些天,我为学生布置了三个“探究性”的思考题:中学生应不应该上网、中学生上网做什么、中学生上网与学习和发展有什么关系,并要求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完成师生间访谈记录和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哪知下课后我刚走下讲台,就被班上的两位女学生叫住了。“你今天的课很生动,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和使用网络已成为时代的需要。那么,蒋老师,你真的会教我们上网吗?”我十分肯定地回答说:“真的会教,因为这是课程所要求的,也是你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老师你在骗我们,你曾经说过学校计算机根本没有上网,你怎么能够教我们上网呢?”看到学生咄咄逼人的眼神我愣住了,只好避开学生的视线轻声地说:“我教的是方法,是如何搜索和登录网站的方法,如何浏览和下载资源的方法。”当我的话刚一出口,平时十分坚强的女学生不知是受了委曲或是感觉到失望,便转身跑了。
当学生走开之后,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失落与伤感,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当我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回家,刚坐定下来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开门一看,原来又是刚才那两位学生,她们递给我一张纸条,然后又匆匆地离去了。我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写着:“蒋老师,当你在教我们上网的方法时,我们想去体验真实的网络,希望你能够同我们一块去,给我们以方法的指导和思想的帮助,让你所说的方法转化为我们操作的技能,你看行吗?”
学校教学生上网,而学生又无法在学校上网,这多少有些令人尴尬。这也难怪会有学生偷偷地溜进营业性“网吧”,而又因无法正确把握,面对掉入网络泥潭的危险。
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在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是否为他们创造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互动交流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6日第11版
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
网络作为人类传递信息的新型媒介,在信息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人们将网络作为学习、工作的工具时,无疑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网络对于那些涉世不深的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更为直接的体验就是游乐工具。统计数据表明,80%左右的网民是青少年学生,其中50%以上是利用网络进行游乐。
因此,学校应当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并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教师应克服单纯技术教育的观点,不仅要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且应当强化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并形成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也就是说,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学生应具有“慎独”的思想意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去做,明白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自己对他人及社会的责任等。
二、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有害信息的危险,就像汽车可能出车祸的危险一样,我们并没有因为可能出车祸而不使用汽车,或不发展汽车工业。因此,我们不能拒绝学生接触网络,而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笔者认为,具备条件的学校应当联网,并且宜早不宜迟。当学校联网时应将技术性防犯与人为式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并加强人为管理的力度和方式研究,充分满足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
三、学校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加强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使用实效,是学校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的关键。只有当学校师生全员参与,积极协作,学生学有所为时,网络教育才不会成为教师的工作负担,家长心中的忧患,网络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并成为支持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有力工具。
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我们必须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