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之相遇与追及综合
相遇与追及综合又是熟悉的行程问题。对于这个问题,
三年级末开始接触:简单的相遇与追及
四年级分专题掌握:环形跑道,火车过桥,流水行船
四年级末,我们将这一年学过的三个专题,进行综合讲解。
那么,之前没有学过的,或者学完也忘记的七七八八的同学,就来恶补一下吧!
行程问题,需要大家掌握以下六个重要的基本要素:
1.公式及公式变形
万年不变的基本行程公式 :S(路程)=V(速度)×T(时间)
相遇下的变形: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下的变形: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不多说,必须熟记于心!
2.单位的统一和判断
“米/秒”可以写成“m/s”但不要写成“m/秒”
利用公式可以判断单位的写法:v=s÷t;所以速度的单位就是 米÷秒,即米/秒
3.关键词
每到行程问题,不论怎么出题,总会提到以下几个情况:同时,同地,同向,相向,背向
这几个就是关键词了!
是否同时同地,如果不是同时,相差几小时,谁先谁后?如果不是同地,相差多少千米,位置如何?
这是每个行程问题的初始情形,基本条件,必须优先读出来。
同向,相向(背向)分别是判断追及和相遇的关键信息。千万不要盲目的看到“几小时后两人相遇”就认定这是相遇问题!
4.数形结合
顾名思义:数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思想,因此,行程问题,一定离不开画图。而图的画法,将会在之后的多人行程中有更加明显的体现。
5.一题多解
在最开始接触相遇和追及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旦出现“问:几小时后,相距XX千米”这样的句子,答案总是会有两种可能。
这就一定要求同学们对题目考虑要足够严密;换言之,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行程问题当中的多解情况。
那么,除了上面的多解情况,还会有哪些呢?例如:在环形跑道上不说明方向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6.方程思想
方程,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但是,仍然有些抗拒。不过没关系,熟能生巧。这个是我们必须攻克的难关。为什么呢?因为到了高年级,我们逐渐发现,学会了方程,就相当于学会了应用题。因为几乎所有的应用题,都可以通过列方程求解轻松攻克。行程这个难题,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尝试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难”的行程问题。
关于行程,东西不多,但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