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六年级 > 六年级辅导 > 正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重点整理

来源:本站原创 2018-03-08 21:14:00

智能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重点整理

  一.复习课文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1 《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2  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

  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欢乐。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疼爱。

  4"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答: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样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采用了排比手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因为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这些写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句子里有两个"曾经"和 "幸福"。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第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