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情绪管理 > 正文

如何帮宝宝做情绪管理?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11-14 10:53:28

智能内容

  新手家长常常高估了宝宝,儿童大脑的发育特点是:感知方式不同、发散式注意力、没有自传式记忆、执行控制能力很弱、右脑感知,逻辑思维能力弱,以类推方式思考,诉诸情感情绪。发脾气哭闹时,大脑完全被杏仁核所劫持,受情绪脑所控制,负责自控的上层大脑直到25岁左右才真的建造完成。

  0—1岁:不会自己睡觉、怕生、分离焦虑、不满足生气、扔东西——这么大孩子不太闹,因为他们忙于探索自己和世界,更纯粹的自然人,社会性没空得到发展,那么多想法和你闹。创造合适的环境、高回应、同步互动。

  1—2岁:有想法了,要东西要做事不给就急;不想躺下(换尿不湿和睡觉),婴儿之谜。自己的自由探索和外界有冲突。多给孩子创造合适的条件。杯子里少倒点水。

  2—3岁:秩序敏感期,说不,各种敏感胆小vs各种打人。尽量满足,但大一些逐渐恢复正常沟通。3岁半学会哼唧。

  3—4岁:偶尔有脾气,怎样都不对,都不满意。1,孩子大脑神经发育中。2,家长要状态饱满地主动。

  4—5岁:可以理性思考了,可以理喻了,情绪问题少多了。但思维能力弱,凡事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导致他们爱比较、爱告状、好胜输不起、不虚心、不接受别人指导和批评。男孩间会打闹。女孩间会排挤,不带别人玩,不能胜任三人一起玩的关系。

  5—6岁:思维能力提高了。爱说话。比较愉快。情绪问题少。个别孩子爱抱怨生气。家长喘口气。

  6岁以上:小叛逆,他们一面想依在妈妈怀里,另一面想对妈妈叉腰瞪眼。

  引发孩子情绪问题的隐性因素

  a:恐惧——都是真实的

  b:对陌生情绪感到恐慌

  c:父母的情绪状态、焦虑;家人间关系不和谐

  d:生活环境单调——接触的人少、单一;外界刺激少、玩的方式单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复杂)

  e:户外活动少,体能运动少,接触大自然不够

  f:缺乏乐趣,大人太严肃不会玩(乐趣的油罐)

  g:限制太多、保护太多

  h:否定的沟通方式

  i:身体状况不好

  j:爸妈太忙、陪伴质量不高,看手机、忙家务、想心事——孩子随时要家长的关注、爱的表达。

  如何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

  1、和宝宝互动、高回应

  当我们看到他不是一个乖宝宝,而是一个探索者、实验者、沟通者、学习者、思考者和行动派等等时,我们看到这些角色时,我们才是读懂了他。此时,您就不再觉得宝宝的举动是无意义的、杂乱的、低幼的,您能感觉得到,在他的大脑里、他的体内,有很多伟大的事情正在发生!

  这样,我们才真的知道,究竟应该怎样跟他玩、跟他沟通,怎样的互动才是高质量的连接!

  那么我们跟孩子这样互动、连接,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那么,对于这个宝宝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有序的、有意义的世界,是个懂他的世界。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适应能力强,常常为孩子社交退缩、胆小、不适应幼儿园等等而烦恼。那么这些好的状态是怎么来的?就是最初,孩子接触到的这个世界的大部分,是有序的、稳定的。这个有序的稳定的世界,就是通过我们跟孩子同步互动创造出来的!

  同时,孩子跟家长会由此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我们都知道,这个安全依恋关系,是孩子未来一生心理健康的最根本的基础。

  婴幼儿在形成关于物理世界或者生物世界的理论时,他们所依据的资料库是庞大而一致的。但是,当他们要建立关于爱的理论,他们只能基于十分有限、并且多变的样本,也就是我们。我们这些不完美的脆弱的几个他身边的人,就成了人类的代表,孩子只能依据我们来得出关于爱、人际关系的理论。

  根据我对大量家长接触的经验,我发现,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能够以这种方式读懂孩子、学会了如此跟孩子互动、连接,那么,在孩子以后长大的各个环节里,这位家长就更有可能做到跟孩子建立高质量的连接。在这种有效连接的前提下,很多所谓的教养问题,就根本不会存在了!

  2、妈妈和带孩子的人一定要情绪稳定

  小天气与大气候。妈妈的情绪是稳定的航母。即使高反应气质、天生暴脾气的小孩,有这样的家长,也可以发展的很好。家长自己的油罐满,才能给孩子加油。

  家长的权威来自家长的正能量——爱和乐趣的油罐。孩子不容易生气,即使有情绪,家长也能很快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