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劳动育人”的田园土壤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11-22 17:23:24

■热点观察 新时代学校弘扬劳动精神③
日前,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此,“热点观察”栏目特邀请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校长,探讨与分享劳动教育方法和途径。本期聚焦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编者
当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弘扬劳动精神”时,作为一名教育人,反观学校劳动教育: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弱化,劳动习惯尚未养成,现状不容乐观。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城市学校。其实,农村孩子不识农作物,不具备基本劳动技能,也早已是普遍现象。
农村学校劳动教育的薄弱,让作为中心学校校长的我,深感忧虑。劳动文化是乡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我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有其传承价值。
为此,借助农村的地缘优势,我与中心校下属的黄岗小学,历经一年时间,且行且探索,自主开发田园课程,加强劳动教育,如今已初见成效。
开发田园课程,拉近与乡土距离
曾经的农村孩子,因自小耳濡目染,对土地、对劳动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正如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所描绘的那样:“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其中劳动场景,野趣盎然。
学生不爱劳动的原因,追根溯源,一是当前农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感情越来越淡薄。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农民本身劳动的机会变少了,学生参与劳动更是无从谈起。二是家长对一般体力劳动(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起点)的蔑视,只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而将劳动视作惩罚:不好好学习就去地里劳动。这让学生从小就有了“劳动不光荣”的观念。三是娱乐设施如手机、电脑分散了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即使有时间,也不参与劳动,而是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内,留守儿童尤其深受其害。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与黄岗小学全体教师开始进行探索。以乡土资源为依托,学校开发了自己的田园课程,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通过亲自参与的形式,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有效衔接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
田园课程包括两大体系: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生态课程,具体包括“田园种植”“田园泥巴”“麦秆及玉米皮编织”等课程;二是在原生态课程基础上的拓展课程,具体包括:“田园数学”“田园美术”等跨学科课程、“幸福葫芦娃”雕刻课程与“我们爱发明”“奇种妙植”创新课程等。
其中,原生态田园课程,旨在通过劳动实践,为学生和乡土建立直接联系。除常规的瓜果蔬菜种植,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外,学校还开设了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泥巴课程。
黄岗小学所在的村落,有用黄河滩红胶泥烧制陶器的传统,学生虽爱玩泥巴,但对这一传统相对陌生。于是,在“田园泥巴”课上,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到河谷亲手挖泥,经历晾干、翻晒、储藏、水发、加绒、加沙、和泥、捏制等一系列工序,体验劳动。学生们用这些红胶泥捏制出数以千计的泥巴作品,有花鸟、人物、器物,十二生肖、鲁西南风情等,一块块红胶泥变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品。
拓展田园课程,消融各学科边界
在实施田园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奇思妙想,促进了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与田园课程的交融。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