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2018-12-29 21:40:23 下载试卷 标签: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 教案设计
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理会”在词典中有五种含义:①懂得,领会,如:“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②注意(多用于否定),如:“人家说了半天,他也没有理会。”③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如:“他在旁边站了半天,谁也没有理会他。”④理论,交涉;⑤照料,处理。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第③项)
c.教师小结: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⑴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⑵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陷入灾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dà yǔ xī rǎng wāng yánggǔn tànghàn liú jiā bèi
()() () () ( )
3.形近字组词。
禹() 旺() 壤() 汤() 陕()
寓() 汪() 嚷() 烫() 浃()
4.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