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正文
2022-03-28 21:39:39 下载试卷 标签: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语文 教案设计
(4)教师总结“中华不振”的根源:我们的祖国当时不够强大。
4.写法借鉴。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如,周恩来刚到沈阳看到租界的繁华、热闹,与别处大不相同,衬托出别处萧条冷清、破烂不堪的景象。在写作中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要做到:一是要明确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二是要选准衬托物。衬托物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
四、体验与反思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说说各自的读书目的,对比周恩来的读书目的 ,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谈谈由此获得的启发。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
(1)读爱国名言,理解其包含的深意。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1)人物:周恩来除了有远大抱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外,还是个善思的人。从“疑惑不解”“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可以体会到。
(2)写法:三件小事,两次过渡。
(3)感悟:“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周恩来志存高远,胸怀博大,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且一生都在为之奋斗。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也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与国家、民族的兴盛联系在一起,从小立下远大志向,成为民族未来建设的栋梁。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万博体育app::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奥数网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