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础教育改革试点的几点启示(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杂志 文章作者:谈松华 2016-05-30 11:57:05

追求优质均衡的制度设计
教育制度的设计必须寻求公平、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上海教育正在从满足基本的公平和质量要求转向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实现的路径是制度供给的多样化。由于学生禀赋、潜能和兴趣志向等方面的差异,必然要求教育要提供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学校教育制度。
多样化首先反映在公办学校上,不同学校可以办出不同的特色。比如,有的学校探索国际化,有的高中在与大学的衔接上有非常突出的经验……不同的公办学校都在探索自己办学的特色。民办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尤其是初中,发挥了满足老百姓选择性需求的作用。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公办学校改制的时候,上海一批公办初中选择转为民办的比较多,这样就有了一批比较好的民办初中,与此同时上海加强了公办初中建设,两个措施下来,缓解了公办学校择校的矛盾,较好地实现了办学多样化。
2011年上海启动了“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集中推出一批“不挑选生源,不集聚资源,不争抢排名”的普通公办学校,以“教好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为追求目标,引导学校走向新优质,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办出了特色和品牌,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同。这样的学校目前已经超过了百所,推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样,在上海形成了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多样化的学校教育制度供给,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提供了保证。
管办评分离的政府治理新体系
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管办评分离即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专业机构评估是改革过于集权的管理体制、探索现代治理体系的新途径。上海在探索管办评分离的政府治理体系上起步较早,并且在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其内容和形式。
上海市浦东新区是最早进行管办评分离试验的,通过建立学区性质的教育管理机构、鼓励发展教育专业服务组织、尝试政府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共同治理的新型关系。例如,浦东新区政府委托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对两所薄弱初中进行管理,并且让第三方机构去评价管和办的质量等。在探索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改革过程中,上海不仅鼓励发展专业服务的民间组织,同时通过建立一些事业单位、专业机构,承担政府原有的某些职能。例如,成立了上海市教育督导事务中心,这个事业单位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与授权下进行专业督察和行政执法,既强化了监管职能,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法规缺乏执行力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也很有探索价值。
寻求多方参与的改革机制
综合改革强调系统设计、多方参与。教育改革不只是教育部门的职责,需要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和协同。上海建立市级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多部门、多界别、多层面共同负责和参与改革有关事宜。例如,在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地入学问题上,建立了教育、财政、发改、公安、规划、社保等多部门的协作机制,保障了符合条件的孩子的教育权益。教育改革不仅要改革政府管理方式,还需要通过让社会机构、家庭、社区的加入,使教育的相关方都能参与到综合改革这项事业中来。在上海的许多学校里都可以看到,互联网企业直接跟学校合作,开发学校需要的产品,体现了多方参与,提高了效益。再比如,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以浦东新区为例,有些学校专门设立了家长委员会办公室,定期与家长们协商办学事宜,一些按照以往制度很难做成的事情,在家长委员会的框架下就能较好地解决。特别是家长中有不少专业人员、高技能人才、成功人士以及高学历的全职妈妈,能够吸引这样的家长加入家长委员会,他们的热心参与会带来不同领域的专业信息,扩大了学校教育资源,对家校共同育人和学生的生涯教育等都很有意义。上海教育和社区的合作也很紧密,例如,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活动中心双向开放,密切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关系。
上海在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希望能够客观、深入地总结其规律性的内核,从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真正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