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情绪管理 > 正文

读懂情绪:一条通向学生内心的道路(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06-20 09:41:51

智能内容


  比如,来自于身体的压力——睡眠不好,缺少运动,噪音过大,灯光强烈,甚至因为人多产生的密集恐惧症,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上课显得萎靡不振。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作出改变。因此,安省的小学课堂上经常会做一个小小的运动,让学生情绪上有一个小小的调整。我们参观的小学教室都很宽敞,不管是图书角,安静角,还是游戏区,环境布置都很温馨,这些都大大缓解了学生的压力。

  有时候,教师还要注重和家长联手解决问题。有个八年级的孩子,喜欢喝能量饮料,结果晚上兴奋,上课无神。教师及时告知家长,改变了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他学习的状态。讲座中,Brian Coulson老师引用英国约克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斯图尔特·山科博士“自我调节”理论,阐述了帮助学生自我调节压力的五个步骤:

  五个步骤

  1.学会识别儿童是否压力过大;

  2.确定压力来源;

  3.降低压力;

  4.让孩子识别什么是平静,什么是焦虑;

  5.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从焦虑状态转回到平静状态。

  这些步骤蕴含着方法,从阅读学生外在的情绪表现,到识别压力源,再到减压的策略,显得特别实用。

  根据“应力曲线图”,我们可以清晰地判断学生处在哪一种情绪区域,从而更好地做出有针对性地应对。比如,处在红色区域的学生,焦虑、恐慌、愤怒,有强烈的对抗情绪,如何去面对他们的?Brian Coulson老师提供了两种有趣的方法:第一种,借助“情绪瓶”减压( 一个装着类似发光锡箔粉水瓶,摇动时彩片满瓶发亮,停止摇动,彩片光亮则会慢慢消失,暗示情绪从激烈到平复的变化);第二种,借助“记忆盒”减压(盒子里放着一些承载自己美妙记忆的照片等物件,唤醒学生对往昔时光的追忆)。所针对不同压力源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之道,才是老师的专业体现,而非一看到学生不注意听讲,便不问缘由大发雷霆,要知道有些存在社交障碍的孩子,连教师最简单的肢体语言都会理解错误。

  只有真正读懂了孩子的内心,我们才能成为他们学习路上的陪伴者、引路人。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喜欢做一些难度小于自己实际水平的题目,而不愿或者不敢去挑战难度更大的题目,对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一般不容易接受。其实,这就是一种固化思维,惧怕失败,选择逃避。相反,那些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则喜欢面对挑战,在错误中学习,在主动积极中成长。两种不思维模式的学生取得的成绩,自然存在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