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高考 生涯教育发力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09-22 10:45:02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新高考模式,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变得越来越迫切。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早已指出,对于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和学业方面的指导。
生涯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与现实生活以及工作相脱节的状况,消除学校教育与职业世界之间的鸿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每个孩子都能认真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作为联系学生与成才的载体,生涯教育以其独特的人才引领作用、促进作用、激励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它能够促进学生发展,了解自己的需要、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特质,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为核心的生涯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认同感。同时,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充分认知自己、专业和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和世界、未来的关联,明确对自己而言“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如何学”的问题。此外,它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与需要,积极探索自己的成长道路,在学业中获得切实的成就感和认同感,从而改善升学和就业的状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将生涯发展理念融入学校管理和目标预设之中
高考新政策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由文、理分科,变成“6选3”的20种选择,使学生可以“凭优势智慧升学,凭强势智慧谋生”,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模式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于“选择高考科目”问题,学校的生涯教育因其所具有的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作用,起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引领作用。而生涯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底子薄,很多学校没有开展生涯教育的传统,管理者和学校教师也尚未具备开展生涯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亟须将生涯发展理念融入学校管理和目标预设之中,以引领学生发展。
推广生涯教育理念引领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当下生涯教育指导和支持系统的不完善,以及学校管理者、老师和同学都对生涯发展不同程度的迷茫的问题。根据西方学者萨珀(Super)等人提出的职业发展理论,我国高中生大都在15至19岁,处于生涯的探索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迅猛发展,不断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这个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未来工作目标,使其具备生涯管理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涯决策能力以及应对变化的生涯适应力。同时,把学生的外在考试压力转变为兴趣、意义等内部动机,把升学成绩目标转变为人生价值目标,把教师和家长安排学习内容转变为自主选择、自主安排学校生活。通过这样的自主选择和体验,最终把一段段割裂的被动人生转变为连续生长的主动人生,把无意义的生活转变为自我赋义、充满意义的生活。充分的探索是落实学生选择权的前提,而生涯教育为此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课程丰富性、差异化成为创新生涯教育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