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教育新闻 > 正文

从秋游看教师课程资源观蜕变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11-25 19:40:50

智能内容

  章丽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等,多部论著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实践探索类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明确了资源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春秋游活动是幼儿园每年都会组织的常规活动,从我园大班年级组秋游活动组织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课程资源观从模糊到清晰再到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的过程。

  第一次改变:从无目的到有目的

  以往教师在选择秋游地点时,主要是从游玩地点不重复的角度去考虑,小班、中班已经玩过的地方,大班就选一个没去过的景点。

  随着教师课程观的转变,有教师提出,秋游的地点应该与幼儿当前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联系起来,使秋游活动成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例如,中班可以将秋游活动安排在“多彩的秋天”主题中,选择树木品种丰富、正值树叶色彩绚烂变化的栖霞山作为秋游地点,既起到了秋游活动亲近自然、愉悦身心的作用,又通过对树木、树叶的实地观察,丰富对秋天是个多彩的季节的感性经验。

  在明确了秋游地点后,教师的课程目标意识也清晰了,开始分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探索和体验。比如在秋游中山植物园前,教师和幼儿会事先讨论和规划——为什么要到植物园去秋游?秋天的植物园里有什么?我们可以干什么?

  当孩子们聚焦到当前主题的兴趣点“寻找各种各样的种子”时,“任务”也就明确了,孩子们会带着期待、带着兴趣寻找种子,体验发现种子的快乐,并在观察、比较、提问和讨论中不断建构自己对种子的认识。

  秋游地点从无目的到有目的的转变,反映了教师发现资源以及资源课程化意识的萌发,教师开始关注资源与课程的关系,我们周边有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如何与当前幼儿园实施的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转化为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教师开始关注资源利用的价值,不能仅停留在带孩子参观游玩上,而是应将参观和游玩作为幼儿多种经验获取的机会。教师开始关注资源的选择,学习走进资源,细致分析幼儿经验和这些资源的交集。

  第二次改变:从兴之所至到预先规划

  以往在秋游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大都是兴之所至,走到哪儿看到哪儿,看花指花看树聊树,走累了就歇一歇吃一吃,到点坐车返园。这种方式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雁过无痕。

  秋游地点确定后,教师和幼儿高高兴兴地来到了中山植物园。孩子们的积极性、目的性很高,特别享受寻找种子的快乐,初步达成了预期的目标,但植物园太大了,不同的行走路线会直接影响收获的多寡,有的班级采集到的种子数量多、品种丰富,有的会比较少。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兴之所至、走马观花式的秋游使得秋游的效益大打折扣。

  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们及时针对问题进行了调整,不仅开始关注秋游地点的规划,还开始关注组织过程中路线的规划。大家决定委派年级组长在正式秋游之前先到植物园踩点,详细了解不同路线上种子的分布状况并作研究,教师们则根据班级幼儿前期的兴趣和经验选择适宜的行走路线,以期达成课程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一个班级在欣赏了故事《骑白马的苍耳》后,孩子们对苍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这个班的教师特意选择带孩子们走进了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段。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裤子上粘上了许多像米粒一样大小的小种子,虽然它们不是苍耳,但都长有跟苍耳一样的小倒刺,都跟苍耳一样喜欢粘在人和动物的身上“旅行”,增加了孩子们对苍耳类种子采用人畜传播方式的体验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