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莲:民族地区幼教“破冰者”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11-27 19:25:11

第一个带领孩子做游戏,第一个搞学前教研,第一个去小学化……29年里,她用倔强,推动着一场场改革;用执着,打破了一块块“坚冰”,推动保靖这个边远山区民族县的学前教育,走上了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
她就是湖南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保靖县幼儿园园长王桂莲。
“一打一变”,课堂奇迹般地活了
保靖县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地。1989年9月,长沙师范学校毕业的王桂莲,热情满满地来到保靖县迁陵镇龙溪中心完小,担任学前班老师。
没教具,没玩具,从早到晚,孩子们趴在桌子上不停地写写、算算……
“校长,能不能给孩子们添点教具、买点玩具?”王桂莲“急”了。
“学堂没钱搞这些。你只要守着孩子们别摔着就行了……”校长压根儿没有一点“急的意思”。
初生牛犊不怕虎。“第一请”就碰壁的王桂莲,从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里,抽出钱来买皮球、买跳绳,孩子们抱团拍球、跳绳,快乐地“满天飞”。
第二个月,王桂莲再次“出山”,把低年级那架破旧的风琴搬进教室,又把许多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和音乐游戏穿插进去。农村孩子对风琴上课很感兴趣,原本不敢唱跳的孩子,在弹弹唱唱中,变活泼了。
为了让孩子们直接感知算术知识,她到坡上,采芭茅、砍竹子、摘野果;到河边,捡石子、挖沙子、掏黄泥……利用本地自然材料制作玩教具,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会了算术和泥工。
王桂莲打开的是幼儿教育的“另一扇窗”。
1991年秋,作为全县幼儿教育的一面旗帜,县教育幼儿园的常规工作还处在“最原始状态”。刚调入的王桂莲紧紧抓住全园幼儿无基本生活能力这个“弱项”,选择了以“刷牙齿、讲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常识课,通过公开课的方式全面推开,打开了全县幼儿教研的“盲区”。
为了改变民族贫困地区孩子们语言表达困难的现状,王桂莲用上了大自然这本“活教材”。1992年春天,王桂莲做了全县“第一只敢下水的鸭子”,尝试用“听音响编故事”开展语言教学活动。为推进这种新教法,她背着录音机,带着笔记本,下到偏远的土家苗寨,先后录制了雷声、雨声、风声、流水声、鸟鸣声等原生态的大自然声音。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她鼓励孩子们用这些声音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促使孩子们表达力、想象力得到提升。
“教材”变了,课堂奇迹般地活了。孩子们都奔着这份快乐来了。当年秋季,小小的教室突然涌来64名孩子,园里没了椅子,孩子们自带板凳来参加活动。
“一改一搭”,敢于向老规矩怪现象动刀
2011年暑假,通过竞聘,王桂莲走上了县幼儿园园长岗位。
地面黑暗潮湿,墙壁满目疮痍,操场坑坑洼洼……严重小学化的县幼儿园,奄奄一息。
为收拾这个“烂摊子”,她推动着一场场改革。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