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思维助价值观教育焕发活力(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2-28 09:50:13

加强个性化指导
舍恩伯格曾说,将大数据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数据的应用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每一个个体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这是一场具有颠覆性的教育改革,它使以往的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真正朝着符合学生需要的方向发展,并最终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在这场变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运用大数据技术跟踪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关注陷入思想困境的学生群体或个体,在帮助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其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理念。大数据也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与学习风格,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适宜的教育指导方案,如开展座谈会或线上讨论、观摩教育影片或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良好效果。此外,学生也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的成果自省吾身,并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提高价值判断的水平与能力。
规范数据伦理
大数据是一柄双刃剑,在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尤其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青年学生的信任危机并对其造成长久的心理障碍。所以,规范数据伦理应被看作应用大数据技术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大数据思维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数据隐私和安全,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保障。首先,制定相关规则,对数据技术本身进行规范。例如,将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相分离,加强对数据匿名化处理,尤其是剔除数据中明显涉及个人隐私的标示,对数据的保存时间做出限定,划分数据的保密级别等。其次,培养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数据道德意识,提高数据素养。教师在谨慎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同时,还要勇于承担起保护学生隐私安全的责任。再其次,将数据保护提高到法律层面,加强对这个领域的立法活动,对滥用数据侵犯别人隐私及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予以制裁,建立数据安全的法律防线。
高校始终是大学生群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平台,因此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与内容,在不断迎接挑战中引导青年树立健康向上的、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改革创新。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数据化进程,加强对数据的研究与分析,掌握多种新媒体传播工具,更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体系、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和针对性指导,并且培养规范的数据伦理道德意识。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适应教育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更要努力成为其推动者甚至引领者。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