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语言素养的三个指标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4-11 08:09:53

多年来,语文教学的“老问题”一直存在,语文人对学科教学的新思路也层出不穷。正是在问题争论与实践改进的相互作用下,语文教学走向当下。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改进?语文教育人如何提升语言素养?本期周刊继续关注语文学科教学,从追问“怎么了”走向探讨“怎么做”。
前不久参加一个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武凤霞和张学伟执教的诗词录像课。相较于现场观课,看录像课的益处是便于立足全景视角,剖析课堂细节。这两节课引发了我对教师课堂语言的思考。
语言是课堂教学行为得以展开的主要依托,而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发展儿童的“语用”能力,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语言素养。理想的教师语言素养应具有三个指标:表述准确、措辞妥帖、形式丰富。
语言素养指标一:表述准确
语言是一种集体的“规约”,所谓表述准确,首要含义是语言规范,符合人们常用的句法习惯。这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语言素养要求,也是课堂上师生能有效沟通的前提。教师只有表述准确,学生才能听得清楚。武凤霞和张学伟的课上,师生对话自然、流畅,让人感觉舒适,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准确的语言表述。
语言表述准确的第二层含义是教师准确理解学生话语,并作出正确的回应。我曾听过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一课,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环节——
学生问:100个问号之后是什么呢?
教师答:100个问号之后就是真理啊!
从句法结构的角度来说,教师的语言表述是正确的。但是,结合课文内容来看,教师的回应是不准确的。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并不意味着100个问号之后就一定能诞生真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做到语言表述准确,除了使用规范的语言外,还需要进行充分的文本解读,准确把握文本的主旨和内涵。
语言素养指标二:措辞妥帖
语言是个人的活动,所谓措辞妥帖,就是说话时用词恰当,符合特定情境,能给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引导。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大多是即兴生成的。教师要能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做到措辞妥帖往往不易,因为在特定情境下,语言是依赖语感自然生成的。王尚文教授在《语感论》一书中指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望洞庭》时与学生的对话:
师:青螺是什么?
生:青螺是青螺山。
师:不对。
生:青螺是洞庭湖中像青螺的山。
师:这就是预习的坏处。好好想想,青螺是什么?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