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教育新闻 > 正文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5-04 21:42:05

智能内容


  6年前,松桃职校提出以特色活校,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将苗族花鼓、苗族刺绣、民族音乐和舞蹈等引入校园和课堂,把花鼓舞改编成花鼓操,如今千人花鼓操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依托民族文化特色办学,短短几年时间该校的生源实现了倍增。

  “自然村寨的人口正不断减少甚至消失,传承民族文化的能力不断减弱,而学校学生集中、易于组织,正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阵地。”龙云辉说,学校传承民族文化要注重多样性,充分挖掘并体现自己的地域特色。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传承活动,应在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让传统文化展现出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在国家课程或特色项目整体推进的“共性”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根据其兴趣爱好,以社团、少年宫、夏令营等形式提供活动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

  黑山县则充分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让太极拳、武术、空竹等传统体育项目走进大课间、走进体育课,让民族乐器、二人转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乐器走进音乐课,让剪纸、版画、葫芦画走进美术课,不断加强民族艺术与学校体艺教育融合度。

  “关键还在于把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通过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发展与转化,深深根植于每个孩子的心灵当中。”北京史家胡同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说,“特别是学校的体育艺术教育如何由形入神、从外而内,应在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要义基础上,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同频共振。”

  打通校内外,让文化传承融入日常生活

  “文化的传承一个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日常生活,节日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最鲜活也是最有效、最润物无声的文化传统工程。”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生活,首先要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体育艺术大课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要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而进一步通过校园的努力,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为了引导孩子们践行所学,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五禽戏等项目,让孩子走进社区,与爷爷奶奶共同练习养生操,在行动中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老助老的传统。

  黑山县则注重增强活动的仪式感,来解决对待传统文化的冷漠问题。具有黑山县当地特色的民乐、剪纸、辽西二人转等和体育传统项目太极拳、武术、空竹等活动已经在学校初见效果。同时,大到比赛、展演,小到自娱自乐、修身养性的活动形式,既可以全县、全乡整齐划一,也可以班级、小组简单精练,力争达到人人、天天、全面参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所长吴键认为,应进一步打破课内外,打破校内外,打通学校、家庭、社区,让家长和社区更广泛地参与进来,让文化传承从课堂和学科融入到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具持久性。

  《中国教育报》新万博体育下载:05月03日第8版 版名:体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