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超越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5-09 19:56:42

去年底,参加工作仅6年的厦门市海沧区实验中学生物教师李静,在福建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上荣获特等奖,消息一出,在海沧区引起不小震动。这项由福建省教育厅和福建省教育总工会主办的教学技能大赛,三年一届,堪称福建省教师的“高考”。
作为最年轻的生物学科参赛教师,李静能从众多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得益于海沧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与成效。“2003年成立的海沧区历经16年的发展,经济上取得了快速增长。在教育人才建设方面,海沧采取‘外引内培双轮驱动,以内培为主’的策略。所以,我们主要是从内向外突破,采取系列举措促进区域内教师的专业成长。”海沧区教育局局长田云慧说。
也正是这样,年轻的李静才有了迅速的成长。而李静只是众多海沧区教育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海沧区增强“内功”的进程中成长起来。
超越零打碎敲,走向系统建构
201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李若宁成为海沧区一名新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她心怀敬畏,可面对教师的本职工作,刚出校门的她还显得手足无措,她有足够的热情和扎实的知识,但需要找到落脚点。
李若宁的苦恼并非个案。
“海沧教育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但如何让新鲜‘血液’快速流动起来,为区域教育发展输入“养料”,考验着区域教育主政者的智慧。”海沧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民云说。
正是意识到新教师对海沧区教育的重要作用,自2013年以来,海沧区开始实施“新教师培养三年行动”,由此开启了被称之为“14·41”的教师成长助力行动。
一项培训。区教育局在新教师三年培养期共安排4次集中封闭培训。第一次培训为职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育法规、家校沟通、班级管理等基础职业技能,为新教师顺利上岗夯实基础。第二次培训为职中培训,以体验式培训为主,在专家引领下,教师对入职状况进行自我反思,并在专家和同伴的帮助下逐步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第三次培训为教学专题培训,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教科研、班级管理为辅,旨在提升新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为形成研究的职业习惯打好底色。第四次培训为提升培训,不仅是一次集中学习研修,全面提升新教师专业素养,更是一次重新思考教师职业发展的机会,既是全方位的总结提升,也是一次再出发。
除了培训,海沧区创新形式为新教师搭建“四个一”平台,让教师成长“常态化”。
一名导师:学校为每个新教师指定一名导师,导师重点负责新教师见习期的教学指导;一个团队:新教师在培训中分组形成的团队至少存在三年,三年的培养期中,大家可以互相讲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故事,可以同伴互助释疑解惑;一次比赛:在新教师入职的第三年,区教育局组织“春苗杯”新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从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检验评比;一个论坛:在新教师入职的第三年,举办“新教师成长论坛”,由新教师自己策划、自己组织,区教师进修学校提供协助,论坛既展示成果也解决具体问题。
海沧区为新教师成长搭建了一个阶梯式成长平台。李若宁很幸运,正处于迷惘期的她在入职第一天迅速找到了对教育的“感觉”。
“师父进课堂帮我度过慌乱的起步期,名师课例助我过渡到发展期,多元培训帮我进入思考期,宽松的教研环境让我自信地走入稳定期。”201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徐凡,如今已成为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小学部的业务骨干,“丰富多元的‘输入’,宽广渠道的‘输出’,成长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新教师成长需要土壤,海沧区进行了许多尝试与创新,为新教师提供了一片沃野;新教师成长也需要学校营造一方小生态,新教师之新在于缺少经验,新教师之新也在于有可创造的空间,“新”才有无限可能。
在采访过程中,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校长黄马福对新教师的成长感受颇深。作为一所2014年投入使用的新学校,2015年新学期就有50多位新教师入职,学校通过见面课、推门课、示范课,让新教师尽快站稳讲台,力争让新教师早成长、快成长、成长好。“我们需要重新认识80后、90后教师,只要学校提供平台,他们能自我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创新。”如今,这所新学校因为新教师的迅速崛起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新教师这股力量,一些学校加强过程培养,不再只是在年末对新教师进行笼统评定,而是根据培养过程的表现给出差异化等级;一些学校认真组织岗位练兵活动,表现优异的新教师不断涌现。“区教育局与学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不仅涵养了海沧区教育生态,而且形成了新教师群体崛起的态势。”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周扣平告诉记者。
超越为我所有,走向为我所用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教师周莹来说,她不止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更在踏进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周莹两次踏进的“同一条河流”是海沧区的名师工作室。2013年周莹加入海沧区特级教师唐晴晓工作室,她坦言:“从唐老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教学方法,还有对待教学的态度。因为她,我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2017年适逢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作为第一批使用者的周莹有些无所适从,此时她成为朱煜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对新教材的使用有了全新的思路,并有了自己的心得,同时带着年段的教师一起研究、学习”。
周莹的成长轨迹印证了海沧区对名师工作室管理的重视与转型,朱煜本是上海名师,却到厦门组建名师工作室,这里饱含了海沧对名师的渴求,也验证了他们开创性地做了许多探索与尝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引进外省市名师到海沧领衔工作室,实现带动海沧教师成长。周莹就是最大的受益人之一。
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教育。组建名师工作室是各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普遍做法,海沧也不例外。海沧区先后组建了特级教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发展工作室、特色项目教师工作室等。他们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课题、项目、课堂开展系列活动,成为教师学习研修的共同体。
但从整体上看,海沧区名师工作室发展并不平衡。建区十多年的海沧优秀师资有限,而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的积淀过程。可学生的成长需求、家长对优质师资的渴望以及社会对教育的期待都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引进全国性优秀教师到海沧组建工作室是最理想的解决途径。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