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2020-03-06 17:23:52 下载试卷 标签:统编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 教案设计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理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含义。
明确:九月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忆,即想念、思念的意思。山东,在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有别于今天的山东省。
2.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意。
明确:“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每逢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诗人还会感到孤独呢?
明确:诗人孤身在外,在氛围浓厚的节日里,看到身边的人都有亲友相聚,联想到自己不过是“独在异乡”,内心更添愁绪,于是在节日里就倍感孤独而遥想家乡亲人了。
4.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的大意。
明确:“我”在这远离家乡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5.理解古人“登高”的意义。
明确:登高是古时候的习俗,在重阳节这天,人们要登高避灾。
6.诗人远在他乡,是怎样知道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
明确:这是诗人的想象,并非实际描写。诗人只是联想到以前在家 中时,每逢重阳节,都会和兄弟们进行一样的活动,然而如今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加了,内心更添愁闷的思绪。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