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学指导 > 正文

教学反思:什么样的课才真正受学生喜欢?(3)

来源:网络来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20-07-24 19:12:31

智能内容

  三、好课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第一、打通学科边界的“好课”。

  好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师生均随时准备接受他人合理的观点,修正、完善对问题的认识;

  二是指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例如,语文课中可以有音乐、地理、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自然融合。

  例如,《美国语文》中有篇课文叫《“有趣的故事”》,讲的是终止奴隶贸易的故事。教学要求有以下几条:“利用图书馆资源收集奴隶贸易的事实。

  组织你的信息,最好画一张地图表明奴隶贸易的路线、日期和其他关键细节。”这跟历史有关。

  设计电影海报,“要求设计一个好莱坞版《有趣的故事》的海报。”这跟美术和平面设计有关。

  写一篇社论,“想象你是一名1789年的美国报社记者,当时艾库维阿诺的《有趣的故事》刚刚上市。

  作为一名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废奴主义者,请你写一篇社论作为对该书的反响。”这跟论证式写作有关。

  一堂语文课可以自然地把历史、科学、艺术等教育结合起来,这才是好课。

  有些时候,我们受制于专业性,主动画地为牢,使知识支离破碎,在狭隘的专业圈子里转来转去,找不到出路。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专业意识,只有问题意识,只要能解决问题,能满足好奇心,他们很多知识都愿意学。因此,重要的是调动并满足学生思考的欲望,而非强调老师所谓的专业性。

  语文教育界有种观点,叫作“让语文回到语文,为语文而语文”,这有排斥其他学科进入语文的意思。我觉得这种课堂是可疑的,最多只能够把我们的学生训练得表达清晰、层次清楚、中心思想正确。

  但他的表达没有特色,没有见地。什么是见地?是积累的结果,你都不让学生见识语文以外的东西,他怎么能在语文课堂中表现出见地呢?

  为了训练表达而训练表达不是好办法,而应让学生先有思考的素材,这素材可以来自任何学科,思有所得,然后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好的表达。

  如果一个人对一幅画或一段音乐没有感觉,无动于衷,他能够表达出很精彩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