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正文
2020-07-29 19:56:17 下载试卷 标签:小学三年级 三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
2.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6、7)
私塾:在 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先生: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3.学生交流如下: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板书:背诵 很快)
4.(课件出示8)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1)(课件出示9)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2)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5.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教育的不同。)
6.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设计意图】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